平湖市以“一鏈兩網共治”深耕垃圾分類 助推“無廢城市”建設 |
||||
|
||||
近年來,平湖市以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為目標,深耕“CJ-3122”平湖特色分類模式,逐步拓展垃圾分類信息監管平臺應用場景,聚力“無廢城市”關鍵領域建設。在近期公布的2021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評估結果中,平湖再次以嘉興縣(市、區)排名第一的佳績,榮獲全省優秀。 一是聚焦源頭末端激活“一鏈感知”末梢數據。圍繞垃圾分類全生命周期管控,依托平湖市垃圾分類信息監管平臺系統的622個“站”點攝像頭及187條道路的智能收運實名制管理,除率先在嘉興市實現全域307個城鎮居民小區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全覆蓋外,還逐步實現了對全市622座“定時定點”垃圾分類投放站、19個中轉站、184輛收運車輛、4個處置終端的垃圾分類全鏈條科學入庫監督管理。日均接收源頭規范分類、沿街垃圾收集、清運車輛情況、末端處理作業等垃圾分類投放數據5萬余條、評價數據4萬余條,全面激活源頭末端“一鏈感知”的神經末梢,為平湖市垃圾分類實現“人治”到“數治”的改革飛躍提供數據支撐。 二是聚焦回收利用推進“兩網融合”綠色提質。垃圾分類回收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“兩網融合”是垃圾分類工作提質擴面的重點之一。為此,一方面平湖在各農貿市場、大型超市、酒店賓館、快遞物流行業大力推進限塑禁塑、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物品、包裝減量瘦身,并在全市共建成可回收物分揀中心(站)5個,規范化固定回收點21個,智能回收箱258套,定時回收點298個,覆蓋全市城鄉的智能回收+定點回收+預約回收的回收體系初步建成??苫厥掌贩N也從廢紙、廢塑料、廢金屬等單一品種實現涵蓋廢玻璃、廢棄泡沫、舊織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等全品類,回收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%。另一方面,平湖的生態能源項目運行平穩,生活垃圾日均資源化、減量化、無害化處理量652噸,處理中所產生的月發電量可達1400萬千瓦時。 三是聚焦創新實踐激發“三方共治”基層活力。除實行在百家欣水果、美麗家食品、萬家樂超市、頂盛果業等多家商超的垃圾分類積分購物獎勵外,平湖市還以“1+X”的分類宣教模式實現市、鎮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全覆蓋。市級建立1個生態環境宣教中心,各鎮街道的村、社區依托現有的公共空間打造垃圾分類宣教室、環保酵素制作工坊、廢舊商品回收積分兌換站等創新場景。此外,今年還將深入挖掘生活垃圾分類科普資源,選取轄區內源頭投放、收集運輸、末端處置、科普宣教等若干個點位串聯開辟“金平湖”垃圾分類游學線路,進一步擴大“無廢城市”理念在群眾中的輻射面。(平湖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供稿 編輯 蔡璟瑾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